後來發現,我所面臨的人生處境又很像卡夫卡的另一部小說《審判》。描述一個銀行襄理在三十歲生日那天一起床就遭逮捕,他也不知是誰去檢舉他,也不記得自己曾做過什麼會遭人檢舉的事情。在審判的這一年,他也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護,也請了辯護律師,而最後案子始終無法進入最高法院,就這樣在三十一歲的生日前夕,他被兩名紳士從自己家裡帶出去像狗那樣被殺害了。

 


              同樣自認沒犯什麼罪,又同樣遭受莫名的眾人的審判,為自己辯護亦沒有人聽,更奇怪的是也沒有具體的法院,但是一會被判應受刑一會又被判定是自由的,最後應該就莫名其妙地受刑了吧!最諷剌的是我與小說主人公一樣是三十歲! 


       那夢魘一樣、荒謬陰暗又沒有出口的小說情境,竟然跟我現時的人生處境一模一樣,讓人不禁佩服起卡夫卡,以那樣富有創造性和想像力的超現實寓言,精準命中體制的荒謬與顢頇。


       所以我已經不是憤怒或憂鬱了,而是一整個吃驚。我當然知道人生和體制是荒謬的,公平正義是不曾存在的,但是自己親身體驗到這些時,還是再吃了一驚。


       所以卡夫卡為什麼把主人公年齡設在三十歲,就因為這是一個下半身進入黑暗現實,上半身仍眷戀理想的年紀吧! 把這樣年紀的人丟進荒謬處境中,真是太恰當不過了。


       總之我一直走不出卡夫卡的夢魘式情境,那真是迷宮一樣撲天蓋地罩住我,任憑我怎麼繞也繞不出去。然而想到這一切不過是應驗這位天才作家的文學寓言,也無甚可怪,我也就平靜下來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子霈 的頭像
    楊子霈

    母親進行式

    楊子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