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舞蹈班出現越來越多的男老師,而且一個比一個帥,有的笑容迷人、酷似男星修杰楷; 有的英挺酷帥、頗類「痞子英雄」裡的趙又廷。難道是老闆的策略? 因為健身中心已進入戰國時代,而跳有氧舞蹈的學員多半是中年婦女,所以推出這麼多男老師,以期能吸住師奶芳心?
目前分類:恍如前世的女文青絮語 (116)
- Dec 18 Sun 2011 11:59
老師不可太帥
- Oct 02 Sun 2011 22:19
死生亦大矣(下)
暫拋沉重的廢死議題,其實最近身邊倒是生機盎然。這一兩年同齡的親友紛紛生小孩,我也頻頻被問是否考慮生小孩,不過問者多半小心翼翼(是我平日太兇的緣故?)不再像以前的老人家那麼理直氣壯。自己的公婆爸媽更不問,問了若招來兒女一句:「那你要幫忙帶嗎?」不是自找麻煩。戰後嬰兒潮的父母輩是頗受教育很有自我的一代,聰明得很,退休生活多半有自己的規劃,不見得想幫兒女帶小孩。我的一位長輩戲稱:「我們已經服務一代人了! 要休息一下囉!」一位年長的女同事笑說:「一人做事一人擔,自己生的小孩,自己要想辦法,不要賴給父母! 」
- Oct 02 Sun 2011 11:03
死生亦大矣(上)
最近輾轉於參加婚禮、看親友剛出生的小孩、採買彌月禮物等等,在前往慶賀的路途中讀了張娟芬《殺戮的艱難》,又格外感到死生事大,關於死與關於生,我們要做出任何定奪,都是很困難的。
大學時曾聽過張娟芬演講,印象中是個理路清晰、言辭犀利的女性知識份子,後來看她的《姊妹戲牆》、《愛的自由式》、翻譯的《同女出走》,也很喜歡。更喜歡她在《愛的自由式》裡說的一句話:「最好的事情是和藹可親。」《殺戮的艱難》一樣以流暢而不晦澀的文筆、一一從各種層面細論廢死理念。就廢死理念的推廣來看,這本書功不可沒,也很佩服她在「世人皆曰殺」的氛圍下,碰觸這不小心就會人人喊打的議題。
- Aug 04 Wed 2010 21:59
剝落虛矯寧作我
- Jun 15 Tue 2010 22:49
走錯方向
- May 29 Sat 2010 16:43
不值一混
張惠菁《告別》中的一篇散文〈不值一混〉,提到她在很多瑣事如報稅、電腦、房屋方面的事,都是外包給朋友,自己則顯示「不支援此種格式」然後當機。病識感強烈的她自我分析,大概是潛意識裡有個念頭,覺得與其花時間學會這些,不如去讀小說。有些事不值得去做,有些人生不值一混。
- Apr 16 Fri 2010 20:57
一點觸動
一位科裡退休的老先生回來拿彌月蛋糕,整個辦公室的後生晚輩都跟他親切地打招呼,然而都不知道要聊什麼。老先生是再和善不過的人,總是卻不過情面而做盡別人不想做的辛苦事,退休了還年年被請回來上暑期輔導。這麼一回來,如同一塊肥肉落入狼群中,果然有個家有稚子的後生晚輩就來低聲詢問他是否今年能幫她上輔導課了。
- Apr 03 Sat 2010 22:37
「鷗鳥忘機」式的交友觀
- Apr 03 Sat 2010 16:45
所謂的倫理與道德
- Mar 26 Fri 2010 22:17
競爭的無奈
最近忙於學生推甄事務,整天在寫推薦函看自傳,有時已經回家了,又被學生call回學校去,只為了在信封彌封處簽個名。學生的理由總是時間緊迫,非這樣不可、非那樣不可。為了她們的人生,也只好處處妥協,因為我自己當年也是這樣過來的。
- Mar 23 Tue 2010 23:08
卡夫卡式情境
後來發現,我所面臨的人生處境又很像卡夫卡的另一部小說《審判》。描述一個銀行襄理在三十歲生日那天一起床就遭逮捕,他也不知是誰去檢舉他,也不記得自己曾做過什麼會遭人檢舉的事情。在審判的這一年,他也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護,也請了辯護律師,而最後案子始終無法進入最高法院,就這樣在三十一歲的生日前夕,他被兩名紳士從自己家裡帶出去像狗那樣被殺害了。
- Mar 07 Sun 2010 14:57
上海女人
倘若能看清蘇青,大約便可認識上海的女性市民。人們只看見上海女市民的摩登,因這摩登是歐美風的,尤以巴黎為推崇,於是便以為上海女市民高貴優雅。卻不知道她們的潑辣。張愛玲的小說裡寫了這潑辣,可小說是小說,總是隔一層。要看蘇青的文章,這潑辣才是可信的。那能言善辯,是能占男人上風的。什麼樣的事她不懂?能瞞過她的眼睛?她厲害,刻薄,卻也不討人厭,這便是骨子裡的世故了,是明事理的表現,也是經事多的表現。面上放開著手腳,無所不往的樣子,心裡卻計算著分寸,小不忍卻不亂大謀。是悉心做人的意思,曉得這世界表面上沒規矩,暗底下卻是有著鋼筋鐵骨的大原則,讓你幾分是客氣,得隴望蜀卻不可。所以她不是革命者,沒有顛覆的野心,是以生計為重的,是識相和知趣,上海女市民個個都懂的,在她們的潑辣裡藏著的是乖。這乖不是靠識書斷字受教育,是靠女性的本能,還有聰敏和小心。
--王安憶〈尋找蘇青〉
--王安憶〈尋找蘇青〉
- Mar 04 Thu 2010 22:35
地震
早上發生了高雄百餘年來最大地震,上課中的我和學生面面相覷,紛紛蹲下躲在桌旁以書包擋頭,待地震結束後慢慢地疏散(因為教室在五樓而且班級人數多達四十三人,樓梯又窄小,若奪門而出定生推擠意外)。她們的鎮定和井然有序讓我非常感動,真是膽識和常識都非常過人的一群年輕人。
- Jan 10 Sun 2010 18:17
人性實現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