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寶平安降生的喜悅剛過去,就陷入很深的產後憂鬱,湧出深沉的懊悔──原來當母親是一件這麼沉重的事,之前雖然概念上知道,但並不是真的體悟。要實際經歷了,才能體會那種沉重之感。總是無時無刻牽掛小孩,即使有人幫妳照顧得好好的,也不再能像以前那般自在走逛;在外面看到任何事物,都會聯想到小孩,想著是否可以買給小孩、或跟小孩分享。再也不能隨心所欲、說離開就離開,總是不由自主地想為小孩付出更多、多到妳自己都不能承受為止。
所幸三年過去,我在豐富的教養資源和親友支持下,一步一步在小孩與自我之間取得平衡。這三年是人生中最黑暗、最繁重、也最驚奇、最美麗的時光,可以花一輩子的時光來咀嚼回味。
雖然三歲前小孩多半是沒記憶的,但我想父母的氣味、聲音、撫觸還是會銘刻在她們的深層意識裡,使她們對我們擁有先於理性的、動物性的親密感吧!而擁有孩子的信賴和依偎,是多麼美好,足以治癒所有的卑怯與糾結。難怪很多小說會以新生命的誕生來作為救贖,比如蕭紅《呼蘭河傳》裡的馮歪嘴子、或黃春明〈看海的日子裡〉的妓女白梅。
而母親除了要以「自己+小孩」這種複數的形式活下去,「母親」一詞也是個複數。有太多類型的母親沒有被看見和認同,也有太多想成為母親的人沒有被允許和支持。三年來,也對「母親」這個命題深有感觸,感觸多到想要積極向世人發聲的程度,我不滿意當前被主流媒體塑造出的母親論述,太單一平板、太沒有階級概念也沒有性別意識,更不是真實的女性感受。
看見孩子之餘,也希望世人看見母親們,她們在「母親」這個身分下也有很多個人的欲望、理想、甚至愛情,並容許她們可以更豐富一些,多支持她們一些。
當母親也是很好的平衡練習,我們的教育希望我們出類拔萃、功成名就,卻沒有教我們如何犧牲一點對「頂尖」的偏執,來平衡家庭、工作、理想、健康……等各種事物。從來都是考試前必須暫停一切人生的發展,專心拼考試就對了。於是很多人被延遲或取消了成為母親的機會,多麼可惜! 使人豐富、柔軟、美好、寬容的鍛鍊就這樣在強調「發展」的功利社會中被取消了。
這也是這三年來我的一點感觸。成為母親三年,我從「再也沒有」的悲壯走向「原來還可以有這麼多」的寬廣平和,是生命中最意想不到的收穫。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