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近中年的同學會,越是恐怖的比拼大會。      曾經翻過一本日本美容雜誌,上面教你參加...

 

   
       到了餐廳門口,看到一群艷裝麗人,卻又十分眼熟,我的高中同學們此刻已都變為裝扮入時、風韻可人的熟女了。睽違十一年又見面,自是興奮無比。老同學們還是一樣講話直接犀利,開起玩笑來不留情面,原先的陌生感很快就消散。

       原有十五人要來,到現場自動消減成十人。這是任何同學會的常態。大家分別講各自的遭遇,簡直也是當前社會狀況的縮影。十人裡面,竟有四人後來轉向理科(是否因為文組不好找工作?還是高一分流實在太早?); 只有兩人結婚,一人有小孩(看!不婚不生、少子化的現象多嚴重!); 有五人在當高中國中國小老師(我們當年南部女校的最好出路就是當老師),一人在當司法官(她是本班榜首),一人在智冠做3D動畫,一人在飼料工廠當會計,一人進重考班想重考大學,一人結婚又離婚,目前在當代課老師。單身的八人中,竟有五人目前沒有男朋友,而她們都是談吐風趣的、人情練達的美麗熟女(台灣男人跑哪去了?)

   
       也有人帶畢業紀念冊來一一指認班上同學們如今都在何方。我慢慢感覺,班上最有世俗定義的成就的同學,幾乎都有很相同的特質,她們都在很小的時候就確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勤奮不懈、專心堅定地往前走去,無論路上遇到了什麼險阻。比如我們的司法官同學,高中時就很確定自己要走法律路線,於是加入辯論社成為社長,又以清晰明快的處事能力連續兩年當選班長,後來果然如願考上政大法律系。但她的法律之路並不順遂,大學畢業後一直沒考上國家考試,就先在地方法院當助理,然後又去讀法律研究所,經過不斷地努力,今年則同時考上律師和司法官。看著她堅定而理性的說話方式,我有種預感,她將來會辦幾個世紀大案也不一定。還有我讀柏克萊的跳級生同學,儘管父母希望她唸醫科,但她在高三時還是轉入文組想唸英文系。後來果然以優異的成績推甄上師大英語系和英語所,她的論文據英語系教授說是幾年來沒見過這麼優秀的研究。

       而她們之所以可以這麼早發現自己的志向,除了天資聰穎,同時跟多閱讀、多人生閱歷有關。因為她們是屬於家境較富裕的,從小見的世面多,可以看到的人生出路多,比較容易受剌激去思考自己的出路。        

      也讓我反思,如何剌激我的學生去想自己的志向。不過
這只是第一個十年。也許再過十年,大家又有不一樣的發展,中年之後,生命開始往低處,疾病、職場變動、婚姻家庭兒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子霈 的頭像
    楊子霈

    母親進行式

    楊子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