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左營高中的老師們演講,分享了這半年來高三加深加廣課在上什麼,很高興能有這樣的機會逼迫自己即時整理、消化一下,好像整理一下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一樣。
108課綱下,高三下學期的分科測驗不考國文、英文、數乙,然而每週仍有跟上學期一樣的國文上課時數,上國文加深加廣課程「各類文學選讀」、「專題閱讀研究」。這是我教書生涯首次面臨大考不考國文的情況,對學生來說,這樣讓她們很不想再上課了,而且形成一試定終身(以國文、英文的學測成績就決定分科測驗一部分的勝負),上學期壓力很大。
但對我來說,倒不一定不考就要把自己定義為「副科」; 不考,反而給予學科更大的發揮空間和自由,因為課本選文往往是各方可以接受的「最大公約數」,不見得能引起學生興趣,反而老師自行尋找的閱讀素材,更貼近自己學生的心性和處境。我的想法是,即使這半年還是有人抱著不考就不唸的心態,頭也不抬地只唸考科的書,但只要願意抬起頭的學生,我就一定會讓她看到文學的繁花勝景,而產生不一樣的人生視野。
所以「專題閱讀研究」我規劃了新聞專題,教「新聞寫作」、「人物採訪」和「報導文學」; 各類文學選讀我規劃上「極短篇」、「飲食文學」和「同志文學」,另外還教學生怎麼寫「學習歷程自述」和「多元表現綜整心得」。每個主題上兩週左右,先概括性地介紹,然後找一個文字文本和一個影像文本讓學生閱讀並討論,最後再寫作產出作品,然後給學生上台發表作品、互評。
我找的文本及設計的寫作活動盡量以吸引學生為原則,比如讓學生練習下「玄孫戀」(玄斌孫藝真結婚)的新聞標題、看「高中生延後上學」的新聞短片寫新聞稿、發學測成績單前給她們讀房慧真訪紅面棋王周俊勳的〈我認輸〉,學習他超越輸贏的態度以及報導者〈血淚漁場‧牛頭與他的商品〉讓學生跳出舒適圈,直視台灣對待境外聘僱漁工的重重問題;極短篇則看了數篇有趣的作品,如林雙不〈槍〉、洪茲盈〈暈船〉、張靄珠〈白色的教堂〉、我自己的〈翹翹板〉……等等,並看了柯裕棻〈冰箱〉的改編短片,最後集體創作寫極短篇小說接龍,讓學生上台發表各組結局並投出「觀眾票選獎」; 飲食文學看徐國能〈刀工〉、以及日劇《深夜食堂‧炸豬排飯》,最後寫「我的美食印象」,並手繪或找照片來配文章; 同志文學看「藍色大門」,並以小測驗形式讓學生了解同婚合法化後仍有什麼問題未改善……一學期上下來,我個人覺得備課備得非常充實,也相當有趣,期末我以google表單統計收到的學生回饋則是三個班都有七成以上的人填「喜歡」、「非常喜歡」,文字回饋則是:
「我覺得都很棒耶!」、「我覺得都蠻好的~課程很充實,也看到了很多不多面向和主題的文學作品,寫極短篇超好玩的!」、「因為本來就很喜歡看書,所以能夠閱讀不一樣的文章讓我很高興。但由於準備考試的關係,有時候沒辦法充分地享受其中的樂趣。不過討論問題後上台報告的部分我很喜歡,有種完整看完一本書的感覺!」還有人仿《藍色大門》的台詞寫道:「我只擔心自己是不是一個好孩子,能不能有大學唸,掉下來的頭髮會不會長回來,我想我是很快樂的一個人。」(還真是能立刻吸收影片精髓啊!)
當然也有人批評了一下分組討論與創作會有「躺分仔」(躺著坐享其成同組成果的人)及缺席者,還有抱怨書唸不完不想上課的評語:「因為班上很多都是分科生,雖然老師有你的課程,但是分科生更希望的是有更多時間讀書,如果老師每堂都有安排課程會讓大家很煩惱,因為大家課後讀書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會希望大考不考的課都可以自習。」; 但是也有同學說:「我覺得上到老師很多寶貴的課,負擔也不大。建議的話,我希望看影片燈可以全關,可以不用理要看書的人。」同一個班就有完全相佐的意見,看來學生們對於大考不考國文後,是否要好好上課,自己也意見分歧,這也是滿有趣的情況。
總之,這學期碰到史上第一次大考不考國文的情況,對師生來說都是全新的體驗,我很高興最終我們一起走到前人未走到的境地。儘管上了這麼多課,不一定對學生立即的考試有幫助,但教育本來就是該如春雨般潤物細無聲的,有人文藝術滋養的人生,還是會比毫無人文浸潤的人生,要豐富美麗許多。至少讓她們看到原來考試之外,還有那麼繽紛迷人的人文世界,即使現在因為大考力不能至,但只要勾起她們心嚮往之的情懷,我想,對於她們往後的人生,應該還是一個美妙的指引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高三下國加深加廣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子霈 的頭像
    楊子霈

    母親進行式

    楊子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