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高興的事就是收到研究所老師的自傳作品和書法集,而且是千里迢迢從武漢寄來。信封上有老師秀逸飛揚的字跡,讓我連信封都捨不得扔,也許哪天就成了可以送到博物館的珍藏了!
書是在大陸出版,台灣是買不到的。書名叫「寧作我」,典出《世說新語‧品藻》:「桓公少與殷侯齊名,常有競心。桓問殷:『卿何如我?』殷云:『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桓溫和殷浩互相較勁,可是殷浩不受挑釁,相當平靜地回答:「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如此篤定與自信,令人嘆賞。
書是在大陸出版,台灣是買不到的。書名叫「寧作我」,典出《世說新語‧品藻》:「桓公少與殷侯齊名,常有競心。桓問殷:『卿何如我?』殷云:『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桓溫和殷浩互相較勁,可是殷浩不受挑釁,相當平靜地回答:「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如此篤定與自信,令人嘆賞。
「寧作我」這書名取得好除了是典故佳,也相當能展現出老師的人格特質。我想老師一直是個深諳「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的學者。哥大博士的他,博士論文是《魏晉清談》,又出過《古典今論》、《大陸新時期小說》等學術著作,在政大開過「世說新語」、「大陸現當代小說選讀」、「魏晉玄學」和「西方現當代文學理論」(我當年便是選修此門課,如今想來真是我目前為止做過最高明的決定),學問之廣博是無庸置疑的。
但許多學者往往就陷入「為學日益」的泥沼中,終身都在追趕學問,以致如形與影競逐,做不回最本來的自己。
老師則深明「為道日損」的道理,不應酬、不說套話、不做鄉愿,剝落一切附著於學者生活的虛矯空殼,藉由創作,深掘內心,赤裸展現自己的本真。這是我在看此書時最為感動的部分。這不是一部美化自我的回憶錄,而是誠實、率性、深刻的人生審視。老師聰明地用點狀結構代替線性結構,藉由一篇篇不同主題的小文章,如「鞋子與潛意識」、「人生的灘頭」、「沒有我不肯乘的飛機」……等,一點一滴展現自己在人生不同時期所遇到、感受到、思索到的問題。是以比傳統線性結構的回憶錄,更忠實呈現人們內心真正的意識片段,也更誠實而全面地省視自己。
但許多學者往往就陷入「為學日益」的泥沼中,終身都在追趕學問,以致如形與影競逐,做不回最本來的自己。
老師則深明「為道日損」的道理,不應酬、不說套話、不做鄉愿,剝落一切附著於學者生活的虛矯空殼,藉由創作,深掘內心,赤裸展現自己的本真。這是我在看此書時最為感動的部分。這不是一部美化自我的回憶錄,而是誠實、率性、深刻的人生審視。老師聰明地用點狀結構代替線性結構,藉由一篇篇不同主題的小文章,如「鞋子與潛意識」、「人生的灘頭」、「沒有我不肯乘的飛機」……等,一點一滴展現自己在人生不同時期所遇到、感受到、思索到的問題。是以比傳統線性結構的回憶錄,更忠實呈現人們內心真正的意識片段,也更誠實而全面地省視自己。
能如此剝落一切競爭心、矯飾心、誇耀心的境界真是難得,也是我心嚮往之而力有未逮的。很高興人生中能遇見一個真正從心理佩服,然而又誠實展現自我、不要我們偶像崇拜的老師。也很樂於接受他這「寧作我」的啟示點撥,但願有一天我也能達到如此靜定淡泊的境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