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landgarros06_95.jpg

人們為什麼愛看球賽?明明輸球贏球跟自己的人生一點關係也沒有。人們對球賽也完全使不上力,既沒有羅納度的球技也沒有席丹的毅力,只能在場邊乾著急。雖然如此,人們還是願意在自己的人生中撥出許多時間,看別人較量、為球賽而瘋狂。

 

儘管如此說,但我並非完全不解球賽樂趣的掃興女子,我也總是盯著電視機一球接一球地乾著急。

   在世足進入決賽、世人情緒沸騰到最高點的時候,在英國溫布頓青翠的草地上,也另有一場精采非凡的女子單打決賽在默默進行著。是比利時海寧對戰法國摩瑞斯摩,大戰三盤後,最後摩瑞斯摩以2-66-36-4拿到今年的溫布頓網球冠軍。

    兩位都是我很欣賞的選手,尤其是比利時的海寧,從她2001年以新秀之姿闖進溫布頓決賽,與大威廉絲對戰開始,我的目光就一直追隨她的每一場大滿貫。海寧的身材條件其實是當今種子球員中最差的,只有167公分,在網壇個子太瘦小很是吃虧,尤其在當今強力網球當道的女子網壇,單靠智慧技巧是不足夠的。而海寧努力鍛鍊肌耐力、結合自己的天分、求勝心與智慧,至今也打出五座大滿貫冠軍的亮眼成績。

    我想吸引我的是這種劣勢中求勝的人格特質吧!儘管所有傑出運動員都有這樣的特質,但海寧的抗壓性、求勝心是格外強烈的。她有一些聰明果斷的地方,比如自小喪母、和父親關係又不好的她,便早早在二十歲就找了個網球同好結婚了(而且是海寧主動追求對方的)。我一直覺得,古今成就大事業大學問者,感情上一定有好的歸宿、且通常很早就定下來。趕緊在感情上找個可靠的人定下來,把愛情轉化為親情支持力,才能有多餘的精力去拼自己的事業。

    再者她充分洞悉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個子小只能靠靈活、戰術多變、以及天分來拼。她也的確做到了,在場上她充分發揮極富天分的單手反拍、以聰明多變的戰術、抽球切球的卓越技巧,去打亂高頭大馬選手的節奏,贏得勝利。

    然後我還欣賞她的無情。據她丈夫的說法,海寧是一個自己想要什麼,就會盡一切力量去達到的人。她的生活中只有網球,幾乎沒有朋友,只有偶爾會跟另一位比利時好手克莉斯特絲煲電話粥(聽說後來也沒交情了)。她也不大理會媒體或觀眾的批評,今年的澳網決賽,她也是跟摩瑞斯摩對戰,但打到第二盤時,海寧因胃部極度不舒服而棄賽。在大滿冠決賽棄賽,是很讓觀眾憤怒的事,因為票價昂貴且通常一票難求,況且海寧當時又不是很明顯的外傷,難以取得觀眾的同情,但海寧還是毅然決定棄賽。事後面對排山倒海的批評聲浪,海寧只淡淡說了句:「這是我的人生,只有我才了解我自己的狀況、能夠下對自己最有利的判斷。」真是無情而自我到了極點。但若要達到任何領域的顛峰,沒有這樣自我中心的人格特質還真沒辦法。

  

    以上種種我都無法做到,所以佩服。

    其實人們愛看球賽就在於這種種不同人格特質的運動員,在場上以各自的體力和技巧去拼鬥,真是非常戲劇化而剌激;球賽背後往往都有許多感人的人生故事在,也是增添球賽可看性的催化劑; 球是圓的,所以勝負往往難定,比數的大逆轉也是令人心臟衰竭的剌激情況。

    但在一場一場看下去的同時,我也常常思考,如此看球賽下去,對自己的人生到底有什麼幫助? 既不能因此增強體力(而且往往是消耗),又不能鍛鍊任何能力,我們只是望著球員的表現不斷興嘆而已。如同看電影和報紙,我也一向觀察到,太過沉迷於電影或報紙的人,他們的人生往往無所作為,因為太過著迷於別人的人生。從來沒聽人看球賽看電影能看出什麼成就來的,除非文字能力好一點的可以去當球評影評。

是否我們自己的人生太平淡無奇,只好緊盯著精采的賽事,避免審視我們那令人絕望的庸俗生活? 尤其在當今價值信仰大為崩潰錯亂、世事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還能信仰什麼呢?只能信仰球賽。

所以略有省思的同時,我還是以無比熱切的心情,期待即將到來的世足決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子霈 的頭像
    楊子霈

    母親進行式

    楊子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