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得知安倍政府宣佈從3/2起到春假結束前,全日本高中以下學校停課。我臉書上的在日台灣媽媽們(包含我妹)一片哀嚎,情況跟台灣政府之前宣佈延後開學兩週的時候差不多。其實2/5從東京返家後,因為延後開學兩週,而我非常幸運因為是中小學老師行程和小孩一致,可以在家專心顧小孩,因此也經歷了一打二在家自學近三週的生活,有許多感觸,很想紀錄並分享出來:
我們盡量維持像上學時一樣的作息,早上頂多睡到八點,不會太過晚起。但沒有趕著上學的壓力,早上起來我們可以花一個小時慢慢吃早餐,一邊聊天,這是在家自學最棒的地方。然後我洗碗,兩千稍微玩一下,就展開主要教學活動。我通常給她們上一點英文課,或是讀幾本繪本玩「喜閱網」闖關,有時候也做數學、畫畫,然後休息,看半小時的卡通讓我去準備午餐。中午吃完飯,我洗碗然後小睡一下,醒來兩千「自動自發」拿零食吃下午茶。吃完之後,我洗碗並稍微準備一下晚餐的前置作業後,約了也在家沒上安親班的一兩個同學去國小跑一跑,跟同學媽媽們聊天,然後回家吃晚餐,這樣也就兼顧了大人小孩的社交需求。當然她們還是偶感寂寞,同儕相處的樂趣是在家自學絕對無法比得上的。
整個行程中, 比較讓人吃不消的是一直在「備餐—煮食—洗碗—備餐--煮食—洗碗」。讓我想到魯迅小說〈傷逝〉裡談到,涓生和子君這對自由戀愛的同居男女,最後擊垮他們的不是父權或輿論,而是「川流不息的吃飯」,以及為供應得上吃飯的那些奔波。這段描述,讓我覺得魯迅是實實在在為生活煩難過的人,所以比一干五四青年要更深刻理解人性,理解生活。
所以在家自學,如果施教者還要身兼照顧者身分,是非常非常累人的。或許小孩年紀大一點的在家自學模式,比較能讓父母把心力放在學習而非生活照顧上。
至於早上的學習時段,倒是相當愉快。不論是讀繪本、讀英文、做數學或畫畫,都可以依照小孩興趣彈性投入時段,小孩想投入多久就多久,要休息多久也就多久,不受制式的上下課時間的約束。兩千的專注力還算夠,對事物還有很多好奇心,一對二的教學比課堂裡的一對多,自然可以深入、細膩許多。
現在讓人在家自學的教學資源相當多(下一篇文章會分享),只要有意願,從小孩到大人,許多領域都可以在家自學的,重點在有沒有意願。以兩千來說,她們還滿怕無聊的,吃完早餐稍微玩一下,就會感到無聊了! 這時招呼她們學點東西,她們是很有意願的,但當她們覺得夠了、累了,我也就立刻停下來,不會硬塞。因此我覺得,能不能讓小孩想讀書,或許並非師資環境優質與否,而是小孩有沒有夠無聊。無聊到爆炸就會覺得學習滿有趣的(笑)。我以前曾帶被升學體制壓迫到討厭讀書的高三生們看一部電影,戴思傑導演的「巴爾札克與小裁縫」,講述文革時下鄉的知青因為沒有任何書可以讀,偶然得到幾部禁書比如巴爾札克的小說,就求知若渴,拼命讀下去,改變了人生。希望藉由此片讓學生思考一下讀書這件事,緩解一下對讀書感到厭煩的心情。
問題是,現在小孩的時間往往被各種才藝和補習塞滿,根本沒有感到無聊的機會,而一直仰賴外部制約、外在肯定的小孩,怎麼會想主動求知、追求內在肯定呢? 然而台灣小孩補習風氣盛,也是因為雙薪家庭、還有父母的長工時所導致,所以我覺得這裡牽涉到三個層面的問題:一是政府能否提高誘因促使企業願意給家有子女的員工,更有彈性的時間去照顧小孩? 二是大人是否願意稍微放下「事業」多陪伴小孩? 三是整個社會能否正向看待為照顧工作停下來的人(無論男人或女人)?
這是在家自學這幾週的時間裡,我反覆思考到的問題。
(圖為兩千窮極無聊,給神奇寶貝辦桌的照片(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