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三多元選修課「文學、影劇中的性別與愛情」,在期初觀看並討論了一些愛情文本、看到金童玉女有情人終成眷屬後,現在進行到「幸福了,然後呢?」的階段,這個階段男性與女性的感受應該會很不一樣,所以我挑選了「82年生的金智英」給我的女學生觀看與討論。
結果討論熱烈,大家暢所欲言欲罷不能,渾然忘了月考及學測將近的事實。可能這些話題很生活化,平常很難在課堂上出現,又至關人生幸福吧!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學生對劇中「金智英老公」的看法冷靜犀利,並不因為飾演者是帥氣的孔劉就意亂情迷(笑)。有些同學對這個角色頗有微詞,認為他並沒有做好金智英與婆婆之間的溝通橋樑,而且只是講好聽話說會請育嬰假,實質上沒有真正負擔太多家務育兒; 有些人則覺得他已經做出修正了,而且片尾他穿著休閒去幼兒園接女兒,是否暗示他縮減工時或已請育嬰假?我覺得學生好細心,看到的這個細節是我沒注意到的。
而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妳小時候的照顧者是? 據妳觀察,妳的照顧者如何調整個人職業生涯與親職照顧工作? 而這樣的調整,給妳什麼樣的思考?」學生給我的答案也出乎意料。她們的父母大概是五年級末段班及六年級前段班,我們學校的家長社經地位也普遍較高,所以已經很少人為小孩放棄整個職涯了,學生多半是被交給保母、內外公嬤、親人帶養。有些人的父母在她們小時根本忙於事業,她們是被托育來托育去、自行長大的狀態,而她們也很幸運遇到好的其他照顧者,於是也長得滿好的,聰明獨立,侃侃而談。所以「小孩一定得媽媽親自帶」,或許是個迷思?
然而她們又說父母在事業穩定後,對她們抱有歉疚之心,現在對她們加倍關注與呵護,但她們已是青少年,覺得「沒那個必要了。」──不是怨恨父母小時候沒陪伴,而是真的覺得沒有必要。我聽了很感慨。養小孩最大的成本,真的是父母的時間啊!選擇投身事業而把小孩托給良好的其他照顧者,小孩照樣可能長得很好,但就是錯過了小孩的成長階段了。這樣的錯過是否值得,也就端看父母的抉擇了。
而她們是否就如外表顯示得那樣雲淡風輕、不以為意,這就不得而知了。我感覺她們滿寂寞的,很少能跟成人進行「心靈層次的對話」──也就是脫離實用性及目的性,對各種議題進行不設限的對話,這也是我開這門課的目的。只是一班近三十人,一週又只有兩節課,還是很難盡情暢談啊! 學校教育畢竟還是無法取代家庭教育的。
所以各位家長們,多跳脫對成績的關注及生活起居的叨唸,有空時多跟小孩討論各種人生想法吧!那會對她們的人生幫助很大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82年生的金智英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子霈 的頭像
    楊子霈

    母親進行式

    楊子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