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今天是光棍節,也是雙胞胎日。當然後者比較不為人所知,世人多半悲憤地關注前者而大肆購物。什麼節什麼日的,多半是商人炒作,我本來也不過節日。但雙胞胎日卻讓我覺得有其存在意義,小孩年幼時的雙胞胎家庭是困頓的少數,首先大多會遇到早產問題,衍生出來的醫療狀況很多;再來多半會遭遇經濟困難及人手不足等問題,卻沒有得到更多的政府補助。但世人多半只著眼於雙胞胎的娛樂性,能有這麼一個節日,來讓世人關注雙胞胎家庭的困境也不錯。
 
  今天也是幼兒園的家長參觀日,唯恐給姊姊丟臉,我特別化了妝穿了上班的衣服去,結果全班只有三個媽媽到場。也許是上班日的緣故。老師當然就頻繁點名家長有來的小孩上台互動了。
 
看到姊姊上課的情況十分有趣,她在班上就是一付端凝的小公主模樣,而且非常配合老師,腰桿挺得筆直、大聲回答問題、積極參與活動,和在家裡的樣子真是落差很大。
 
  接她放學時問她:「媽媽早上去看妳,妳有沒有高興?」她點點頭說「有」。
看來父母的眼光如陽光和水,對小孩能否茁壯成長有很大的影響。雖然情緒時常起伏不定,我願我能常保豐沛地澆灌她。
       
  晚上和妹妹通電話,婆婆說推嬰兒車帶她出門,匆忙之下竟忘了給她穿鞋,還好公園遊樂設施是有鋪軟墊的,妹妹看到那裡也有一個小孩沒穿鞋,就指給阿嬤看,阿嬤也就讓她光著腳下去玩,真是很精明會爭取自己福利的小孩。
 
  婆婆又提到,她們認為拍手功有益健康,一天規定妹妹要拍五百下,拍不到不讓她睡覺。我聽了急忙道:「不要勉強她。」婆婆見我不以為然,趕緊說,所謂五百下,也只是每次拍一百下就休息,而且妹妹也是無法讓人勉強的小孩,不要擔心。
 
  我耿耿於懷,但想想還是不要過分干涉。小孩既然已交給別人照顧,婆婆又只是愛孫心切,如果於生命安全無虞的作法,都不應太有意見。婆婆又做家事又成天帶著個小小孩,已經夠辛苦了,身為媳婦再電話搖控,就太說不過去。
 
但也再次肯定自己把她們帶養在身邊的決心,雖然養雙胞胎很累,但帶在身邊才可以依自己的教養觀去養育她們。許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我們寧可把小孩交由托嬰中心、幼兒園的老師帶而不分一個給公婆帶? 然而我想,婆婆年事已高,已經「服務一代人」了!難道不該讓她的老年生活清靜有品質些? 而且只要經濟許可,小孩最好還是每天跟父母見面過夜,才能培養感情和精神交流。
 
不然難道只是為了繁衍而生小孩嗎?我想,知識女性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身體被工具化。偏偏當前的催生論述,如少子化將亡國滅種論、競爭力下滑論、高齡產婦危險論……都很工具性和目的性,缺少「生命意義」方面的論述。
 

我在動輒把母親工具化的社會氛圍中,感到無法言說的苦悶,也很孤獨。女人,難道不能只為生命意義來生小孩?不能只為感受新生命帶來的光輝和驚喜而決定成為母親?是我太過脫離生物性而陳義過高嗎?我總是時時思索著這些問題。
 

 

1112
 
  早上稍微教一下姊姊怎麼用積木蓋房子,晚上洗完碗一轉身,就赫然發現她腳邊已出現八棟小房子,小孩真是常常給人驚喜。我們也揣想,如果妹妹在家的話,會是一棟房子也蓋不起來就打架了,還是兩個一起合力蓋出更多房子呢? 等週末妹妹回來就見分曉。
 
    中午去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借書,也給姊姊借了許多繪本。我看書不求甚解且閱讀量大,囫圇吞下很快就沒書可看了,幾乎每週都要去借書。姊姊似乎也遺傳到這點,兩歲半的她雖然還不識字,每天都要求要聽故事,我們每天給她講兩本繪本,講完她就認真翻看起來,彷彿在複習。因此,現在「進貨」不只要進大人的貨,還要進小孩的貨。
 
    不過我私心裡不希望她過早識字。「人生識字憂患始」,影音、媒體資訊疲勞轟炸的情況下,現代都會小孩的童年何其短暫? 識字之後,對世界的認識更深,那些純真、想像、驚悸、任性的情緒,會漸次找到優雅的出口列隊走出,無拘無束、無憂無慮的童年也就結束了。多可惜? 而且會自己讀書之後,她就不會纏著父母了,自己獨自泅泳在知識的海洋裡,越游越遠,無異於另一種斷臍。
 
    當然以這種看書速度來說,姊姊應該很快就會主動要求識字,我也只能有一種對爛漫童年「無計留住」的無奈和感傷。
  
  晚上和婆婆通電話,說妹妹身體恢復得很好,去公園玩得也很高興,我問:「晚上睡覺可好?」婆婆遲疑一下後說:「晚上睏覺時跟白天睏醒都會吵著要媽媽,會哭一陣子,不過勿要緊,我給她拍一下就好了。」
 
  頓覺一陣撕心裂肺的痛, 在家時每晚跟我睡的妹妹,瞬間就失去那種動物性的親密感,多令人哀憐! 然而在這樣毫不容情不考慮照顧問題的衛生隔離政策下,我們除了默默分別,還有什麼辦法? 只能盡量往好處想,再過一天,就要去接她回來了。到底只是承平時代的離別,還能見面。想到無數在大時代戰火中分別的母子,終其一生將如何撫平這種撕裂之傷?
 

   我們畢竟是幸運的。
 
1113
 
    早上起來依然洗衣打掃消毒,然而心情已很篤定,因為明天就要接回妹妹了。不免想到,也許換婆婆憂傷了? 暫時的照顧者常常比父母更辛苦,除了照顧之苦外,心理上驟然的親密與分別,也很難令人調適。婆婆是任勞任怨的傳統婦女,農村出身的她生命力強大,生養四個女兒,七十多歲了身體仍很硬朗。也許不像我們這些「蔫掉的一代」那樣纖細沒用,無法負荷照顧與分離之苦。
 
    即使有很多教養觀念的不合,以後還是要盡量帶妹妹去給她看看,感謝她總在我們最無助時伸手穩穩接住我們的小孩。不能想像,那些沒有父母公婆做後盾的、社經地位也不好的雙薪小家庭父母,遇到腸病毒隔離這事該如何自處?
 
    曾經在看到一則報導:桃園縣龜山鄉的一所幼兒園,連續兩天各有一個班級發生腸病毒群聚感染,「園方不但讓幼童繼續上課,甚至與其他班級幼童混班上課。衛生局接獲通報前往稽查,園方老師竟引導應停課幼童進入未開空調的3樓教室,躲在桌椅下方逃避查核。直到衛生局要求園方人員拿3樓鐵門鑰匙開門後,躲藏於悶熱空間的幼童才得以脫困。」
 
   雖然政府單位和論撻伐的都是這所幼兒園的管理失當,但我看到背後更結構性的大問題: 偏鄉小校,少子化招收不到學生的情況下,園方當然盡量配合家長的上班,而偏鄉家長的工作福利也許不若都會,不能輕易請家庭照顧假,於是只好「瞞」! 讓小孩繼上學然後躲避稽查。
 

    造成這樣的情況,政府及企業難道沒有半點責任? 台灣少子化不是沒有原因的,養育及照顧工作,如果都只是「個人」負擔的事,那如何要求「個人」為「國家」多生多養? 只發給少許的生育津貼,能有什麼幫助? 企業不負擔員工家庭的照顧問題,又怎能希求一直享有人口紅利永不缺工?
 
    不夠承平的時代,或不充份的育兒支持下還生養孩子,真是非常考驗父母身心的一件事。
 
    晚上妹妹已經不那麼熱衷和我們講電話,再放下去,也許就越形陌生了吧! 我雖然一則高興她已逐漸擺脫思念之苦,一邊也浮起淡淡哀傷。不能責怪小孩,她們本來就是只跟照顧者親。還好,明天終於要接她回家了!
 
1114
 
   今天是去接妹妹回來的日子。我們只養一個女兒的清幽日子即將結束,卻非常開心。到了公婆家,姊妹在同一個空間裡,突然我們就分不清誰是誰,只能靠穿著分辨,她們真是太像了! 姊姊看到她也很高興,畢竟在娘胎裡她們緊鄰在一起。妹妹一看到我就要我抱,黏在我懷裡不肯下來,好像要把一星期欠缺的份都抱回來似的。
 
    和父母突然長久分開的她,明顯缺少安全感,一直要黏著大人外,情緒也比較不穩定,無論做什麼都不順她的心,甚至滿地打滾哭鬧。婆婆說,我們沒來之前,她從來不會「擦地板」哭鬧的。可能是看到爸媽來,所有委屈和壓抑瞬間爆發,我們也只有滿懷歉疚地任由她鬧。
 
    臨走前,妹妹見到大人匆匆整裝上車,以為又要把她獨留下來,非常緊張,直到坐上兒童安全椅才笑了,確定是要把她帶回家。令人心酸不已。隔離雖然確保了她病情的恢復,卻造成她被不安全感嚴重蛀蝕,時時抽痛著我們的心。身與心、形與神,究竟該優先保全何者?
 
    夜間,我又和她合寢。鬧了一天的她躺在媽媽身邊,很快就沉沉睡去。無論是怎麼微不足道的普通人,被一個小孩這麼愛戀糾纏,也會頓覺任重道遠,人生充滿了意義。
 
    和妹妹同睡,我從來也沒辦法一覺到天亮,總會中途醒來。然而那縈繞身邊的體溫髮膚氣味,卻讓人感到莫名的踏實與美好。彷如愛情,又比愛情更平和深摯。我們畢竟是重逢了!此生還會經歷過千百次的分別與重逢,或許有一天她會帶著我們相聚時的光與熱離去,像曬飽陽光的蕃茄,被命運的鳥兒啣走。
   
    然而經歷過這些小小風霜與冷暖,眾人的澆灌與扶持,我想她會有一個風味獨絕的美好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子霈 的頭像
    楊子霈

    母親進行式

    楊子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