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008_mr1562454754197.jpg帶小小孩聽音樂會,好像是一種愚不可及的自殺行為,痴心及愚蠢指數似乎僅次於帶小小孩出國自助旅行。因為傳統的古典音樂會,多半是行家演奏給行家聽,非常重視「安靜」和「專注」,而這恰恰是「每事問」又「屁股長蟲」的學齡前的小孩最難做到的。

但最近我跟老公就這樣犯傻,因為剛好期末收到我班上音樂高材生的自辦音樂會邀請票,加上兩千也六歲了,我們想說,或許可以試試看吧!其實兩千四、五歲開始,陸續看過一些表演藝術,如高雄在地的兒童劇團「豆子劇團」、日本「飛行船劇團」、我同學梁佳雯老師指導的「卡奇色兒童劇團」的戲碼,也去衛武營音樂廳參加過管風琴的主題導覽活動。兒童劇表演因為滿場都是小孩,而且聲光效果與劇情很吸引兒童,所以父母的壓力並不大,只需要像古早時代台灣電影院裡常有的「辨士」,頻頻回頭跟身邊的小毛頭解說劇情就好。衛武營的管風琴主題導覽活動,因為是教授解說一段、演奏一段,這樣穿插進行的,加上管風琴和場地的特殊性,也很讓兩千目眩神搖,也安靜聽完一小時的導覽活動。

有了這些暖身經驗打底,她們也算是有表演藝術觀賞閱歷的孩子,加上姊姊有學口風琴,每每對我們放給她聽或看的音樂影片很有興趣,我們想,應該尚能維持一定的局面吧!萬一坐不住,中場休息時撤退,自己的學生也應該能見諒,就義無反顧地帶著兩屁孩往前衝。

    沒想到我們一坐下,兩千看到一旁的老伯伯,就大聲說:「我不要跟阿伯坐。」真是很冏,我趕快跟老伯伯致歉,後來老伯伯夫婦還是自動換到後排坐了,而且聽到他們的大聲耳語:「從開始就坐不住,等下看怎麼辦!」……老人跟小孩的「耳語分貝」原來都是一樣大的呀(倒)!

    音樂會開始的前兩曲,兩千還在凡事新鮮的階段,看到演奏者穿著禮服像童話故事的公主般走向鋼琴,不勝艷羨;也依舊「每事問」,比如指著在一旁等翻譜的人說:「他要幹嘛?」 只好頻頻比手勢叫她們安靜,偶爾壓低聲音回答個一兩句,以免好奇心無盡延燒,最後會把現場燎原。

第三曲,是李斯特改編聖桑的交響詩《骷髏之舞》的鋼琴獨奏曲,技巧繁複而高超,可是旋律太複雜多變小孩難以跟得上,沒多久妹妹很無聊地開始動來動去,我把節目單遞給她,想分散她的注意力,沒想到姊姊就跟妹妹爭搶起節目單。學生此時正全神貫注駕馭難度超高的曲子,我非常緊張,怕兩千在此時打起來,趕緊把節目單奪回來,這麼一來就不能專注聆賞,而是要一直分神管小孩。

還好接下來就是上半場的最後一首曲子──莫札特第十號鋼琴奏鳴曲,明朗、愉快的調子,但妹妹此時已非常不耐煩,雙腳一直「咚!咚!咚!」地踢前排椅子,老公趕緊把她抱在懷裡,努力制止她繼續踢。姊姊也動來動去,坐下又站起來,椅子也就隨著她的屁股放下又收起,前排的兩個小朋友也開始躁動了,頻頻回頭看著兩千,好像小動物彼此嗅聞出同類的氣息,我看那兩個小朋友旁邊的大人也快起痟了。暗自下定決心,中場休息一定要火速撤退,再聽下去,會出亂子的!

       終於撐到上半場最後一個音結束。我們如釋重負地拉起兩千就走。她們還不肯走,一直說要聽下半場,我忍不住數落她們這樣動來動去要怎麼聽?看她們快哭的表情,又不忍地說:「算了,不是妳們的錯,妳們太小了。」又怕會給她們留下心理陰影,以後再也不肯去聽音樂會了。想起下週也收到學生合唱團的邀請票,只好哄她們:「下週還會帶妳們去聽合唱團姊姊的音樂會。」(咦?我在說什麼?)

做父母的,就是這樣一再痴愚地挖坑給自己跳,好像賭徒,明知不可能卻一再力求翻盤。但只要有一絲「小孩會長大會進步」的微小曙光,做父母的就會一直投注下去。

但當了媽媽後,我總莫名樂觀地覺得贏面很大呀! (誰來搖醒我讓我清醒一點?)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子霈 的頭像
    楊子霈

    母親進行式

    楊子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