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好看完兩本獨立書店店長談開業經驗心情的書,一本是永和「小小書房」劉虹風的《開店指難—第一次開獨立書店就□□》,另一本是淡水「有河book」,詩人隱匿及其丈夫影評人686所合著的《十年有河:有河book2006-2016》。(一本在國際書展的獨立出版聯盟買的,一本在「瓦當人文書屋」買的,不知道主流通路買不買得到?)

開書店並不是大家想的那樣浪漫,要處理的現實瑣事並不會比任何一個職場少,《開店指難》便說:「一整天,作為店員的生活,跟他們所碰觸的紙頁內文字、故事,其實一點關係也沒有。他們從別人的精采生活內緣略過,他們的生活,要從離開這家店,結束一天的工作之後,才真正開始。」(頁197)

讓我想到自己當初的職涯選擇,之所以沒有選擇走研究路線或出版編輯,而選擇當中學老師,是想多擁有一些看書的自由,因為我就曾想過以書為職業內容,會缺少一些自由的樂趣。然而這個心願,也要到教書五六年教材都熟悉後,才逐漸實現。

《開店指難》比較落實,從實務和結構面詳談獨立書店所遇到的困境,比如獨立書店只能以七折進貨,連鎖及網路書店卻可以用五五折進貨,折扣上獨立書店便無法和連鎖通路競爭,這其實是獨立書店最根本的困境; 《十年有河:有河book2006-2016》則比較談領悟、感受,其實我滿喜歡,覺得隱匿和686的文字很有禪意,靈光處處,充滿機鋒。摘錄一些他們的文字:

「雖然我在職場上遇到的狀況是一樣的,同樣也是遇到問題你就去解決,但是那個是for工作。可能是為了你的老闆你的客戶,要去解決他們的問題。在那個地方很多東西不是你不願意去做,而是你非這麼做不可。那是對一個人、做為一個人非常傷的。你做為一個人不願意去欺騙,不願意去說謊,可是為了公司的利益你必須要對媒體公然說謊,那你怎麼辦?人每天都在面臨這種掙扎、矛盾。」(686,頁75)

「那些我為之受苦的事物,日後回首,將會是愚不可及。但也唯有這樣,無可挽回地投入深淵,才算是活過一次。」(隱匿,頁115)

看完兩書,深深感佩這些開獨立書店的人,他們力抗資本主義支配,為自己的文化興趣和理想奉獻,努力在現實和理想中取得平衡,比如把人文藝術類的書擺得比暢銷書更顯眼、舉辦種種藝文活動、上網培養讀者群等等。而作為一個個人,他們也努力讓自己不被體制及工作異化,保有靈性和個性。這樣的生存姿態,我覺得便是他們的最迷人之處。

16836047_614146288776560_5878756570907338704_o.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子霈 的頭像
    楊子霈

    母親進行式

    楊子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