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之舞:身體和空間的日常生活地理學考察」的圖片搜尋結果原本只是想探討家電、家務與性別分工的關係,誤打誤撞找到師大地理系吳鄭重教授這本《廚房之舞──身體與空間的日常生活地理學考察》,雖然是學術論著,卻一點也不艱澀冷硬。或許這來自一個人文地理學者的溫熱情感──作者的母親在只有一坪大的國宅廚房下廚多年後,因肺癌過世了。
於是作者開始探討,為何台灣國宅的廚房總是設計成只有一坪大的封閉式廚房?掌廚者又為何多半是女性?南方華人為何有喜吃熱炒易生油煙的飲食習慣?一坪大的封閉式廚房是否無異於華人婦女的毒氣室?

從這樣有溫度的議題切入,果真就抽絲剝繭而發展出許多精采的論述,比如工業尚不發達的農業社會,家務因為是家族成員共同分工,並有鄰里互通聲息,反而沒那麼繁重與孤絕。科技發展後,家電的出現雖然省卻許多勞力,卻讓這些家務越來越被歸為婦女本份。

另外一九六、七十年代,台灣工商發達後開始大量興建的國宅,皆移植西方概念,以「核心家庭」為單位來設計,三房兩廳無法容納更多家庭成員,而且鄰里不通聲息,也就不利照顧老人、小孩,只好將之送機構照顧,於現今高齡化少子化的社會更不適用。但作者也觀察到職業婦女在這種情況下作出許多巧妙的變通,比如買房在娘家婆家附近,形成隱形的「公寓三合院」,飲食也偶爾搭配速食、熟食或外食,或與娘家婆家搭伙。

建築領域性別比例懸殊,而男性建築師認為廚房夠用就好,開放廚房又會產生油煙的問題,所以「媽媽在廚房裡面炒菜,爸爸在客廳裡看電視,就不會聞到炒菜的味道」,男造環境的性別盲於是對婦女形成巨大的身心戕害。

我的摘錄或許不夠精確,不過作者的思考縝密而宏大,研究嚴謹而論述細密,文筆則絮叨、家常具有溫度,從日常生活出發的人文社會議題,原來這麼動人心魂。

PS.我也很喜歡書的封面設計,是一套廚具設計圖禁錮一位芭蕾舞者,相當切合本書主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子霈 的頭像
    楊子霈

    母親進行式

    楊子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