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星期一直在看林靜儀立委/醫師的新書《診間裡的女人》。一方面我實在有太多學生想要投身醫學系,雖然最後能達成目標的屈指可數,但過程中,也為此犧牲大量的青春精力。我總是勸她們不能只想著醫師的光環和待遇,要多探索醫學系的訓練及工作內容,而最簡便的法就是看書,黃信恩《體膚小事》、吳妮民《私房藥》、林育靖《天使在值班》,都是描述醫師生活又文筆絕佳的主題散文集,現在又多了林靜儀醫師這本;一方面我也對婦產科醫師的視域高度好奇,因為女人的身體向來被父權禁錮、污名、或消費,醫療女體的婦產科醫師,想必除了醫療外,看過太多悲哀的女性處境,其中有性別意識且把它寫出來的更少,所以一待新書出版就立刻買書來看。

《診間裡的女人》果然很精采,「診間裡的女人」其實不只女病人,女醫師也是,所以前面先講述自己艱苦卓絕的醫師養成經驗,以及女醫師在性別歧視下的辛苦,果非常適合我這些想讀醫學系的女學生看。

    之後寫診間裡所發生過的一個個女性故事,每天我都看到頭都抬不起來,比如生到第六胎大出血的年輕產,後來才知道她販嬰維生; 糖尿病控制不錯的孕婦,卻一直被婆婆主張拿掉小孩; 調經一輩子才敢結婚,但不曉得自己已屆停經難以再生育的女人;……事件曲折離奇之外,清晰專業的醫療解釋也很吸引人,而作者一面治病,一面指陳每個故事後的父權病灶,痛下針砭,也令人覺得讀來很痛快。

    看完以後,覺得台灣對女體的控制還是很強大,女人對自己的身體還是了解太少,尤其很少主動且獨立地思考生育議題,進而以安排主導自己的生涯進程,或避免自己非預期懷孕。其中,許多男性事不關己的態度,也是重傷女人的關鍵。而生育與否,不是影響女性生涯至為重大的事情嗎? 為何我們的教育裡,不太去引導男女學生去思考生育議題?

    當然,這本書並非文學導向的書寫,所以留白的空間比較少,許多事件作者已自行給出評論,讀者能想像和詮釋的空間就少了。另外每每看到職場書寫,我也不免思索寫作者與被寫者的倫理問題。寫作者握有權柄去詮釋、敘述事件,而被寫者是否希望被如此詮釋或敘述?尤其醫生/病人、老師/學生又是權力關係不對等的兩端,縱然已解除醫病或師生關係,能夠書寫到什麼程度? 我自己也時常在思索,我能夠把職場看見的風景寫出來嗎?我的想法是,如果不是抱著消費獵奇的動機去寫,而能從中展現對人生的洞察、並提煉出感悟,還是可以書寫的,只是一定要經過若干變造。《診間裡的女人》對個案大都展現高度關懷,也有林醫師自己的洞察和感喟,我覺得於倫理上無礙,不過我並不是「被寫者」,不知道被寫者閱讀時的心裡感受就是了。

至於林醫師也從政,有些政治舉措並不一定讓人認同。在政治的修羅場中,如何抵抗壓力堅持理念,或伸張某種正義時同時不忘另一面向的正義,這又是外一章了。但就《診間裡的女人》這本書來說,文筆流暢、專業紮實、性別觀察深刻,還真是滿好看的一本書,很推薦給大家看,尤其是想讀醫科的學生,絕對值得一讀。

DSC_7180.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子霈 的頭像
    楊子霈

    母親進行式

    楊子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