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帶兩千參加「7-11小小店長」的活動。兩千平常在家就喜歡跟爸爸看藝人邰智源在youtube上的「一日系列」節目,拍攝邰哥去各種工作現場打工的有趣情境,所以我在小學家長群組一看到高雄的「7-11海音門市」這活動,就立刻去電報名、也很幸運報上了! 隔天約了兩千的閨蜜一起報,也順利報上。四個小妞都很引領期盼去當店員(笑)!
報名費一人兩百元,首先提供兒童尺寸的店員制服給小孩穿,小孩們一穿上,現場爸媽就驚呼連連,因為實在太可愛了!
上週末帶兩千參加「7-11小小店長」的活動。兩千平常在家就喜歡跟爸爸看藝人邰智源在youtube上的「一日系列」節目,拍攝邰哥去各種工作現場打工的有趣情境,所以我在小學家長群組一看到高雄的「7-11海音門市」這活動,就立刻去電報名、也很幸運報上了! 隔天約了兩千的閨蜜一起報,也順利報上。四個小妞都很引領期盼去當店員(笑)!
報名費一人兩百元,首先提供兒童尺寸的店員制服給小孩穿,小孩們一穿上,現場爸媽就驚呼連連,因為實在太可愛了!
三級警戒期間,對家有小學以上小孩的家長而言,我想,最麻煩的還不只在生活照顧,還有圖書館關閉,沒有大量免費的紙本課外書可看。
雖然現在電子書和有聲書的資源很多,我們家也有利用,但還是偏好紙本書。因為紙本書不需任何設備、隨時隨地都可翻讀、結構性強等等,這都是電子書和有聲書很難取代的。
居家防疫和小孩鎮日相處的時候,最好讀一些正向教養書,當然不是《虎媽的戰歌》那一類的(笑),因為對小孩全然宅廢在家看漫畫吃點心,偶爾還是會略感不安,會覺得這樣行嗎? 回學校復課後跟得上同學嗎? 而最近讀的兩本教養書作者,剛好都以溫和但自信的口吻,告訴我:「成功不一定能帶來快樂,但是快樂的生活卻能成就一個人。」、「越不介入,越是自律」……等等,讓我又更肯定自己了一些。
三級警戒期間,我和兩千原本每週一次的英文家教老師商量,雙方都同意這段時間暫停一下,對彼此都好。這一停也就超過一個月,而且離解封,尚需要一段時間。兩千小學老師的網課非常認真,但是是以國語、數學、生活、健體為主,低年級沒有英文課。雖然知道有很多線上英文補習班,不過她們每天已經要上一個多小時網課,我覺得也差不多是低年小孩眼睛、耐力的最大負荷量了(我是標準寬鬆的媽媽XD),而且目前網課能上得成,是因為有熟識的老師、同學和語言,如果全然陌生的老師和語言,兩千能否接受? 會不會花了錢然後小孩不想上?我也很擔憂。
所以就找出之前買的「牛津閱讀樹」系列套書給她們每天睡前唸一本。「牛津閱讀樹」是是英國小學裡使用最廣泛的閱讀教材,是由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組織多位兒童閱讀教育專家,經過二十多年不斷研究及發展而出版的。我的唸法是偶爾講解,並且提問,但是不要求她們背單字文法,以享受故事的趣味為主。我讀中文繪本的方式也是,從她們一歲多開始,我就每天給她們睡前讀兩本中文繪本,也是以享受故事的趣味為主, 知識、認字、文法、成語什麼的,較不在意。因為我把自己定位為母親的陪伴角色,而非老師的督導角色,所以會希望共讀是情感的交流分享,而非親子壓力的根源。
分享一道疫情中我覺得做起來很省事的主菜,可以做一次,變化出三種不同的料理。就是鹽烤鮭魚,買鮭魚輪切片,在兩面抹一點鹽,然後放進烤架上烤,下面的烤盤要鋪烘焙紙來接鮭魚滴下來的油。180度5分鐘預熱烤箱後,先放中層烤架以上旋風烤10分鐘,然後挪到上層烤架,以上火烤5分鐘,就完成了。
滴上檸檬汁趁熱吃,就是很完美的一道主菜。輪切片可以買大一點,不必一頓吃完,剩下的鮭魚可以做成鮭魚炒飯、鮭魚茶泡飯及鮭魚御飯團。其中我個人最偏好鮭魚茶泡飯。記得疫情前最後一次去日本越後湯澤滑雪,一路都在找茶泡飯吃,冷天裡吃到熱騰騰的茶湯最為開心,鮭魚的濃厚和茶的淡雅清香恰成絕妙組合,配上哇沙米、海苔和醃小菜,讓人很快就讓人能扒上一碗飯,省時省工又美味,難怪是日本上班族的回到家中最喜歡吃的宵夜。
停課期間約了高三人社班學生上線,講了一場非升學性的文學演講「說自己的生命故事--如何在散文中述說自己」,我想測試一下遠距線上教學的感覺,因為之後有一些線上的演講邀約,而且也一段時間沒看到她們,想了解一下她們過得如何。這一班申請入學考上的人很多,對文學有才華和興趣的的人也多,會比較願意聽講。結果在約定時間開始前十分鐘,都只有我一個人在線上會議室,心裡不免嘀咕:「可能等下會沒人來吧?枉費我還化了妝。因為跟學生說自由參加,或許沒人想額外花時間聽跟升學和成績無關的講座?」但一方面,我又始終相信,以她們班的特質,絕對不是這樣功利的。果然時間一到,學生一一登入,居然來了十幾人。請她們開鏡頭和麥克風說說近況,見到面,大家很開心,當然也有些人自覺儀容不端,不想開鏡頭示人(笑),大家很久不見好像都有點害羞,打完招呼後也就紛紛關了鏡頭。
然後我就對著看不到表情的十幾個帳號開始講,感覺很奇妙,因為我是社交性很強的老師,無法長久自說自話,覺得教學最大的樂趣就是與人的互動,和彼此即興的激盪,但那必須仰賴大量的「非語言訊息」,比如對方的眼神、表情、聲音、肢體語言,才能讓我做出相應的調整與互動。而線上教學,這些訊息都沒有了,使我像夜裡沒有羅盤和各種設備輔助的航海者,在黯黑的靜寂中憑原始的平衡感航行。
最近因為公私事務纏身(其實當職場媽媽的每一天都是這樣),覺得快被「理想員工」和「理想媽媽」的形象壓榨到沒有自我了,所以找到一個空檔,就去「高雄電影圖書館」看《歡樂時光》這部片。是日本導演濱口竜介的電影,這位導演2018年憑最新長片作品《睡著也好醒來也罷》闖進第71屆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當時才39歲,被譽為是繼是枝裕和、河瀨直美後最具創造力的日本當代導演。
不過這部片非常長,有320分鐘之久,也就是「五個半小時」!於是分成「前編」和「後編」上映,高雄電影圖書館很猛地放映完「前編」後,間隔十分鐘再放映「後編」,於是也看到一群很猛的觀眾從前編看到後編一氣呵成看了五個半小時(請受小女子一拜)。我自己看前編時也很忐忑,因為有204分鐘之久,人到中年要坐在那裡專注看電影三個半小時,身體不知能不能負荷? 而寶貴的三個半小時空檔,能否不受任何打擾? 我後來還是決定一試,想了解我周遭的人,能否給我三個半小時的自由?這種幾近賭氣的心情讓我拋棄了對生理能否負荷的顧慮,結果也意外平順地看完三個半小時,沒有想上廁所、腰也不痠、眼睛因為劃位劃在後面距離遙遠而不痠澀。
最近很久沒發文,因為太忙了!大學申請入學一階放榜前後,我就不斷被學生請求看自傳、備審資料、小論文及寫推薦函; 清明連假及放假完的一、兩天更是高峰期,因為多數大學都要求學生要在那時上傳備審資料,而她們留給我處理的時間往往都只有一、兩天,真是太剌激也太考驗老師的瞬間爆發力了! (倒地)還好我看文字及寫字的速度快,尚能應付,但是,也不禁累積了一些關於教養的感觸:
因為曾多次進出東京,不免逐漸脫離觀光客的眼光,而對東京人的日常生活越來越感興趣。寸土寸金的東京,一般人都住都在什麼樣的房子裡呢?是否都住在與他們穿著風格一般時髦有型的公寓裡? 是否都像「無印良品風」那樣簡潔、低調又好看? 疫情期間不方便出國,就找了都築響一的《日常東京TOKYO STYLE》來看,才發現所謂東京人都住得很時髦洗練,完全只是自己的想像。